主题教育|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建设”,心理学系助力云南澄江心康教师系统培养
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还强调:“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要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心理学系党委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将主题教育同服务地方、助推乡村振兴等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自2022年2月以来,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党委联合云南省澄江市教育体育局,在前期调研与访谈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和实施澄江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计划,面向澄江全市96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了为期一年共计168学时的教育培训课程,与澄江市各单位共同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建设”模式。




在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党委的指导下,心理学系教师党支部、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党支部教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筹备、精心设计、认真备课,保障了课程的顺利开展。心理学系共计20余名教师参与了授课过程,在第一学期安排了14周线上课程,第二学期18周线上课程,暑期期间还另外开设了两天的线下工作坊。

课程的总体设计不仅仅涵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学校心理健康中的咨询技术等理论与技术的培训,还着重引导心理健康教师关注助人工作的伦理规范,结合实际讨论扎根中国大地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在培训课程中,尤其注重引导在地教师理解文化视域下的青少年学子,强调心理育人价值取向;从多元文化的框架下看待心理健康理论和咨询技术,依托中国哲学不同流派的思想智慧,理解中国人对于生命成长与人生实现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路径,从中国传统智慧的角度开展学生的心智涵养与人格培育;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次实际工作案例的深入研讨提升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胜任力。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澄江当地教师对于心理健康培训的迫切需要:老师们排除万难积极参与培训,课上专注学习、踊跃讨论,课后积极在学习群打卡课堂笔记。课程结束后,我们不断收到来自澄江教师的反馈,不少教师学员反馈从“不懂心理健康教育”到学会用心理健康和多元文化的角度看待需要帮扶的学生,学会积极调动学校、家庭等多方资源赋能学生,点亮他们的生命之光。我们为老师们对于心理健康工作的兢兢业业,以及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关怀与关切而感动,也欣喜地看到我们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亲密的学术交流的纽带。
深入调研,再续情谊
84年前,战时广州告急,中山大学师生及家属几千余人,历时115天辗转多地千里举校西迁至云南澄江,澄江人民举全县之力清腾庙宇祠堂,又在自己家中接纳,让数千名师生安心教学与生活。1939年3月,学校因地制宜,中山大学七学院三十余个学系,或借用古庙寺院,或自筑简易茅舍,在千里外的滇南山城开学复课。
在培训之余,心理系的教师们还实地走访了中山大学办学纪念馆层青阁,重温了这段历史,见证了中山大学与澄江的“患难之情、生死之交”。我们深切体会到,这段刻在骨子里的情谊将不会改变,“弦歌不辍、情谊永续”。

7月22日,培训结束后,心理学系老师与澄江市中小学及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代表们还召开了座谈会,深入调研了解澄江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包括:心理健康课程建设情况、家校联合工作开展、危机预警与干预体制建设,也调研了解了老师们在心理健康工作中的疑问、困难、困惑与需求,并就心理健康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建设提出进一步合作计划,探讨如何更好地支持澄江市心理健康工作。

饮珠江水,思抚仙湖。在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党委的指导下,心理学系教师党支部和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党支部将进一步整合师资资源,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利用澄江市教育体育局的平台支持,继续努力探索“大-中-小一体化建设”模式,以学生的心智涵养为核心切入点,助益当地学子心灵成长,为澄江乡村振兴工作尽一份“心”的力量。
文稿|冯聪
编辑|符榕 罗佳睿
初审 | 许俊斌
审核 | 刘妍
审核发布 | 李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