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寻访|中山情,永难忘
校友简介:何咏娴校友,中山大学心理学系04级本科生,毕业于2008年,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现在北京博雅精英国际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工作。
采访人员:乔欣宇 陈露 何慧敏
地点:广州海珠区
时间:2018.08.27
此文章已经过校友最终确认
2018年8月27日,心理学系校友寻访小队skr-827满怀激情地在广州一所安静的咖啡店内静静地听何咏娴师姐讲述着她的大学生活。文静、理智是师姐给我们的第一印象,缓慢的语调慢慢诉说的是对大学四年生活的怀念,诚恳的建议中体现的更是对每一位学弟学妹的殷切期望。我的足迹中有你的烙印,从这里出发的旅程最远。她的故事已经开始。

(2018年8月27,采访04级何咏娴师姐)
我的足迹中有你的烙印
当历史的画卷缓缓地展开,此刻,驻足,看着眼前去参加精英培养项目的学生或者高管,他们眼中的坚定与固执,在某一刻让咏娴师姐想起十年前的自己和十年前的中大。
初入校园,新建成的宿舍楼,刚刚竣工的教学区,满怀欣喜。四年的画卷才缓缓打开。走进教育学院,慢慢融入心理学系的家庭。就是这一刻,开始坚持自己。
(学姐提供的2006年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学生宿舍图片)
听咏娴师姐讲述,她比较明晰自己的毕业方向,是希望大学本科毕业出来工作的。所以整个四年会为自己的规划去筹备。社团选择和假期的活动安排也会按照既定的方向努力。同时也和家里人进行了民主地交流,当有了后盾,坚持自己便不再只是孤军奋战。
咏娴师姐大一选择在三个社团(校学生会调研部,系学生会,外语协会)锻炼,在大二即将开始的时候,就面临着决定留在哪个社团的一个选择,学校的学生会成为了自己的目标。很幸运地被选上校学生会调研部副部长,在这之前面临的是紧张的面试,严格的遴选,甚至常常深夜还很难入眠,现在回忆起来,咏娴师姐依旧印象深刻。
因为坚持了大学毕业之后要就业的选择,从大二的暑假开始,咏娴师姐就开始了社会实践。大二的暑假,南校区每年都会有招聘会,她就拿着自己的简历去招聘会挑战一下。咏娴学姐这样回忆说:“由于参加的师兄师姐们都是马上要毕业的,然后我是比他们小两年,所以好像是去看热闹,但是也去看这个热闹,而且也抱着一个希望,说会不会有单位会说,即使年级比较低,也可以给我一个机会,可以假期进去体验一下。”就这样,在那个夏天,咏娴师姐拿着简历走进去,感受招聘气氛,参观招聘流程,更了解了职业需求。大一大二才入校学习两年,可以写进简历的东西不是很多,信息量比较少,于是咏娴师姐就特别地设计了自己的简历,在简历A4纸上印了一个大的上下的上,然后基本上把页面分成了三块,接着就把自己可以展示的信息填在这三块区域里面,表现得像就是要找工作的人一样。她讲述着当时的希望:“当然,我也有这样一个期望,会不会有企业看到我的简历,会说这份简历很特别,可以试一试。”
回想当时的学习,整个四年读下来也有很多课,每门课的老师基本上都是不一样的,咏娴师姐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位教变态心理学的老师。但是这位老师现在不在心理学系了,也不在中大了。听师姐介绍,这位老师叫李欢欢,是一位女老师,她毕业于中南大学的湘雅医学院,是读精神卫生的。她是教变态心理学的,有很多的实践经历,接触到很多精神病人、心理障碍患者。“课程会有很多这种个案分享,还有她自己的一些经历分享,因为我们在读的学生是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这样的人,只有到心理医院实习,才会有机会接触到。所以我们听上去会觉得很新奇也会很有趣,而且这位老师她的教学风格也是比较生动,比较幽默的,所以大家会很喜欢这门课。”学姐笑着回忆到。
娓娓道来,讲述着与中大的缘,更憧憬着更卓越的中大。
从这里出发的旅程最远
访谈过程中师姐提到了“中大烙印”,师姐说:“我觉得从中大毕业的人身上都有中大的烙印,不要忘记这个烙印就行。”但凡接受过中大的培养,接受过心理学的训练,这段经历便会升华为气质与品质,永恒地镌刻在中大学子的身上。在咏娴师姐的身上,我们也确确实实感受到了她所说的“中大烙印”,心理学的烙印。
(学姐提供的心理学系2007级班级照片)
三年前,罗俊校长在毕业典礼上为毕业生们赠言,他赠给师兄师姐“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这十二个字;三年以来,中大学子们以这十二个字为指引,求学、求职,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求索前行。访谈过程中,我们也问了师姐如何看待这十二个字。咏娴师姐气质温润,她向我们娓娓道来:“我觉得“才”的话,考入中大大家的才都不差。我相信校长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不要走偏了。”何为正途呢?师姐说,我们有了“才”还应该有对自我的道德约束,时时刻刻明白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我们的“才”加上我们四年来在中大学到的,应当好好地运用这些本领,发扬光大,让我们的能力成为为社会为国家服务的一种力量,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也让社会、国家变得更好。师姐回忆到,当年罗俊校长对毕业生们说,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行稳致远,把握方向;要立志成为各界的英才和帅才,要立志报效祖国,为民族的复兴和人类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心智。看来那十二个字不仅是中大今后的育人方针,更是中大从一而终的教育理念。
我们问起师姐当年是如何选择心理学这个专业的,师姐告诉我们,心理学是她当年从那本专业介绍手册上标标画画选出来的。而一本不是很厚的小册子上的三个字,落到一个人的人生里究竟会产生怎样的涟漪,我们想,应当不仅仅是四年的学习经历而已。“心理学改变生活,那是一定的”,师姐说着这句话,脸上展露出从容坚定的笑容。师姐对我们说,心理学是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无论我们是否以此为职、以此谋生。在我们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心理学背景会使得我们想得比别人更多,我们会去探寻埋藏在话语之下对方真正想要传达的东西,因此更好地应对,使我们的人际交往更加得顺畅。
虽然师姐已经从心理学这个专业毕业十年,但事实上,今天的心理学仍然是一个年轻的、新鲜的,蓬勃发展中的科学。十年间,心理学成长了什么,师姐就她的经历向我们分享了她的看法。师姐说:“这十年的话,一个是心理咨询被更多的人接受了,它变得简单了。”对于心理学,人们不再闻之色变,人们开始懂得正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向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而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能够得到心理咨询帮助的渠道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这些变化,无疑给了我们这些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信心;我们也相信,心理学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何咏娴学姐2008年毕业照)
无论是中大还是心理学,我们看到师姐带着这些烙印这些年发展得这样好,由衷地为中大心理学系感到自豪。而意识到自己如今也正在被烙上滚烫的中大印记、心理人的标志,我们的心情有些澎湃。“我也要建议大家真的要不卑不亢,要放平心态,抱着谦虚的态度去学习”,带着师姐的建议与祝福,我们相信,江山代有才人出,我们会更好地前行,从这里出发的旅程最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