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逐梦人

2016级本科生沈琳玲

稿件来源:心理学系公众号 发布人:洪湉湉 编辑:洪湉湉 责任审核人:刘妍 系统审核人:李桦

    沈琳玲,汉族,共青团员,中山大学心理学系2016级本科生。曾获中山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立项。曾任中山大学广州校区东校园话剧社(中东话剧社)社长,获广州市大学生戏剧节优秀综合表现力演出奖(第二名);中山大学羽毛球队主力队员,获全国大学生羽毛球挑战赛女子团体亚军、广东省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女子双打冠军。

“”

个人事迹

   沈琳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霸”,她演话剧、打羽毛球,而且似乎花在这两样事情上的时间比学习还多,但对心理学的热爱使她在学习上始终保持高效。

科研创新  服务大众

    从中学时期开始,沈琳玲就常去广州的孤独症人士服务机构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进校伊始,她就确立了研究方向——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从大二开始,她就开始加入实验室跟随导师做研究项目。在大学四年期间,她参与了多项孤独症谱系障碍和阅读障碍的相关研究,包括孤独症人士沟通特点调查、共同注意干预研究、中英阅读障碍亚类型研究。在大三时,与数计院同学合作,共同开发了以应用行为分析为理论依据的孤独症相关人士App,将传统的干预模式进行终端化设计,帮助孤独症人士及其家庭进行机构外的干预效果泛化,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立项。她的另外一个研究方向是双语阅读障碍的评估和诊断,在疫情期间,她组织了免费的线上阅读能力测评活动,为小学生提供阅读能力评估和阅读能力提升方案。

 

勤学苦练  摘金夺银

“”
左:搭档 李牧瑶 中:教练 张洁雯(奥运冠军)右:沈琳玲

    夏蝉始鸣,全国赛、省赛也接踵而至,这就意味着中山大学羽毛球队进入了新一轮紧张的备战周期。经验丰富的明星教练们和优越的训练条件保证了校队训练的质量——每天六小时的高强度训练。上午三小时的多球和战术训练,下午三小时的体能训练,晚上回到宿舍后还要继续温习功课,几乎每天都是倒头就睡,而第二天又要腰酸背痛地爬起来继续训练。

    长期的刻苦训练铸就了沈琳玲强健的体魄和过硬的技术,使她与搭档法学院李牧瑶同学形成默契的配合,最终也换来了女子双打和女子团体赛事上的  全国亚军、省冠军、大运会亚军等多项荣誉。

 

演绎嬉笑怒骂  体会人生百态

     加入中东话剧社无疑是沈琳玲大学生活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自由的创作环境和包容平等的剧社氛围给她带来了无尽的创造力。她是中东话剧社第十三代社长,在多部话剧中担任主角、导演、编剧和后台。她担任编剧的改编剧本《象人》在演出之后,获得了校外剧评人和校内观众的大量好评。

     通常一个剧目的排练周期是两个月,在那两个月中,话剧不再是她生活中的调味剂,话剧就是她的生活:作为演员的她会对着排练室的镜子不断练习自己的表情管理,作为导演的她会为了一个场景的走位反复排演上百次。和剧社中大多数人一样,她对舞台效果有一种近乎追求完美的执念。这些在别人眼里可能是疯狂甚至毫无意义的事情,都是她最引以为豪的过去。

“”
中东话剧社(前右3)

    海量的剧本阅读和话剧观演,加上心理学的背景,培养了沈琳玲对社会现象深刻的洞察力以及对不同群体的强大的共情能力。她目前已被美国特殊教育专业排名第一的范德堡大学录取,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评估和治疗,她立志学习科学干预和国外先进的融合教育模式,帮助改善目前特殊人士、少数群体在我国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为创造一个更多元化、更包容、更平等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