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论坛之六(总第278期):张书维(中山大学)、应浩江(苏州大学),2021年10月25日下午

每周论坛之六(总第278期)

1

报告人:张书维 教授

报告人单位:中山大学

题目:行为公共管理学精要——用“心”求“理”, “行”之有道

时间:202110 25(周一,14:20-16:00

地点:中山大学东校园心理学系(南学院楼C座)305

报告简介:

近年来,以心理学为代表的行为科学与公共管理的交叉融合,催生出行为公共管理学(Behavior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BPA)这一前沿和热点领域,为传统的政府研究注入了新活力。BPA的产生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酝酿、初创和发展——完成了“从无到有”(1.0版本)向“由边进中”(2.0版本)的过渡;实现了“用心求理”(1.0版本)向“行之有道”(2.0版本)的升级。在这一进程中,BPA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推进:理论上,目前以政民互动机制的实证探究为主,代表性框架如政府行为-公民体验双轮模型;应用上,以助推(nudge)和助力(boost)为特色的行为公共政策干预,或能弥补现有政策工具的不足,走出一条社会治理的全新道路:行为治理。可以说,公共管理与政策领域的研究及实践已进入行为科学的新时代。然而,面对未来,仍有几个核心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公共管理的行为范式尚未真正形成。以小“拨”大,仍需努力。

报告人简介:

张书维,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研究员。主要从事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机制研究;长期聚焦行为公共管理学、行为公共政策、政治心理学等交叉学科领域。已在《心理学报》、Frontiers in Psychology、《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等国内外权威及核心刊物上发表一作或独作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与提交政策建议和决策咨询报告7篇(获批示采纳4篇)。先后主持并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主持在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项。兼任《公共行政评论》(CSSCI)责编,中国心理学会决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心理学与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广东省应急管理专家。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SSCICSSCI期刊审稿人。“行为公共管理学”(CBPA_ZSW)学术公众号创办人。第三届全国优秀MPA教师。作为第三完成人荣获“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八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作为指导教师荣获“第三届/第五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一等奖/三等奖”。主讲课程:《心理学基础》、《社会心理学》、《社会研究方法》(MPA)、《行为与实验公共管理》(研究生)等。其中,《心理学基础》和《社会心理学》位列年度中山大学本科评教全校第一。

 

(2)

报告人:应浩江 博士

报告人单位:苏州大学

报告主题:认知心理学

题目:群体中的面孔吸引力加工机制

时间:202110 25(周一,16:00-17:30

地点:中山大学东校园心理学系(南学院楼C座)305

报告简介:

面孔吸引力是社会交往中一种极为重要的信息。基础视觉、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领域都针对面孔吸引力进行了广泛研究。针对群体中视觉加工的研究方兴未艾,它独特的加工机制正受到更多研究者的注意。本报告将基于报告人前期成果,对群体中的面孔吸引力加工机制的系列研究报告。主要介绍群体中面孔吸引力的统计加工,“啦啦队长”效应,以及两者背后的加工机制模型。

报告人简介:

应浩江,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讲师。应浩江博士2019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获心理学研究方法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获心理学学士学位。致力于使用传统心理学实验范式(心理物理学、眼动仪)探究高级视觉功能的统计加工,以及复杂社会环境中的视觉认知能力。多年来,在包括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Cognition; Journal of Vision; PsyCH Journal 等实验心理、视觉科学学专业期刊发表多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