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论坛之八(总第249期):蔡清(华东师范大学)田录梅(山东师范大学),2020年11月2日下午

每周论坛之八 (总第249期)

1

报告人:蔡清 教授

报告人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报告主题:生物心理学

题目:语言-认知发展及其个体差异

时间:2020 112 (周一,14:20-16:00

地点:中山大学东校园心理学系(南学院楼C座)305

报告简介:
    围绕“语言和认知发展”主线,我们首先关注语言与其它认知功能的关系,并分离先天生物基础和后天感知觉经验对于语言-认知系统形成的不同作用等,以及认知发展与脑发育的关系;其次,通过眼动追踪等方法,我们考察了文本阅读能力的个体差异的机制;最后,我将简单介绍我们近期建立的儿童和成人语料库和数据库,及其对于汉语和中文书写系统的研究提供的可能的支持。

报告人简介:

    蔡清,女,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紫江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法国里昂大学认知科学博士。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语言-大脑-认知(L2C2)实验室,比利时根特大学实验心理学系和法国国家健康和医学研究中心(INSERM)神经影像学研究中心Neurospin实验室受博士和博士后训练。2012年加入华东师范大学,主要从事语言、阅读和认知发展研究,关注语言(言语和阅读)和其它认知能力在多个层面上的神经机制、个体差异以及儿童的语言-认知习得过程。目前担任中国心理学会语言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Frontiers in Psychology期刊副主编, 以及中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等多国的国家级科研项目评审等。

 

2

报告人:田录梅 教授

报告人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报告主题:社会心理学

题目: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同伴效应及其调节因素

时间:2020 112 (周一,16:00-17:00

地点:中山大学东校园心理学系(南学院楼C座)305

报告简介:

青少年期特殊的大脑发育特征,使得青少年冒险行为高发且易受同伴影响,即存在同伴效应。本次汇报将主要通过两项实验研究重点介绍同伴在场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及其个体差异,并通过多项相关研究简要介绍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同伴效应以及其它调节因素,揭示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同伴效应可能并非普遍存在且可能受到冒险行为类型或测量任务的影响。最后针对研究问题提出未来的研究计划和研究展望。

报告人简介:

田录梅,女,现任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点负责人,美国Temple University心理学系高级访问学者;《Journal of Adolescence》、《Current Psychology》、《Frontiers in Psychology》、《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科学》等专业杂志审稿人。主要研究领域有青少年社会能力与心理社会适应、自尊与心理健康、大学生在线社交等,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等课题8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心理学报》4篇,SSCI3篇,博士毕业论文曾获得吉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曾多次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等,教学曾获得山东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