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论坛之十(总第282期):李欢欢(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11月22日下午
每周论坛之十(总第282期)
报告人:李欢欢 教授
报告人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题目:基于心理痛苦三因素模型的多模态融合特征对自杀的识别
时间:2021年11月22日(周一,14:20-17:30)
地点:中山大学东校园心理学系(南学院楼C座)305
报告简介:
自杀因其难预测性和难以有效干预,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尽管重性抑郁症患者是公认的自杀高风险群体,抑郁和无望感是自杀的有效预测因子,但是多种精神疾病均为高自杀风险人群,自杀应是独立于抑郁症的一种临床综合症。探索独立于抑郁,具有高区分度、跨诊断的自杀脑机制成为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
报告人简介:
李欢欢,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社会心理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副系主任。2005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学分会理事、教育部科技评价与评审信息系统评审专家和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为《Psychiatry Research》、《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心理科学》等期刊审稿人。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现作为负责人承担中央高校专项基金中国人民大学重大项目1项,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重大项目1项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国内外优秀期刊论文50余篇,包括Suicide and Life-threatening behavior多篇。
主要研究领域:
1.自杀的成因理论模型及神经基础;自杀脑跨诊断研究,2011年提出原创性自杀的心理痛苦三因素模型,并发展了有效测量工具。现阶段正在开展基于心理痛苦三因素模型的自杀跨诊断神经机制研究,,并通过机器学习构建有效识别情感障碍自杀未遂的痛苦加工多模态融合特征。发展基于心理痛苦三因素模型CBT的自杀干预策略。
2.青少年危机干预模式与机制:在大样本的中学生群体构建心理危机分类模型,明确中学生群体中突出的心理危机类型,并在多层次多角度的心理社会综合因素中,采用机器学习算法探索不同心理危机的共同或特异性促发机制。尝试基于预防取向构建有效的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