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论坛之五(总第309期):莫测副教授,2022年10月17日下午

每周论坛之五(总第309期)

报告人:莫测  副教授

报告人单位:中山大学心理学系

目:双目竞争过程中腹侧与背侧视觉通路的神经表征演变机制

时间:20221017 (周一,14:20-17:30

地点:心理学系305

报告简介:

当观察者的双目分别接受不同的视觉图像时,其中一只眼睛所接受的刺激图像会占据个体视觉意识(优势眼),而另一只眼睛的图像则完全无法被觉察(抑制眼)。一段时间后,优势眼和抑制眼会逐渐发生交换,从而使个体的视觉意识内容会在刺激不变的情况下持续发生交替变化。这一现象称为双目竞争(binocular rivalry)。由于在双目竞争的过程中,个体主观觉知的切换是在视觉刺激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其内在神经机制就成为了科学家们探索视觉意识形成奥秘的关键。然而,针对这一问题的过往研究却得出了看似矛盾的结果。因此,双目竞争发生于视觉信息加工的哪个环节,其内部机理又是什么,仍然是困扰着视觉科学家们的重大问题。

为此,我们采用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逆向编码模型,在视觉信息通路的各个关键节点分别重构了双眼各自对应刺激信息的表征并进行了系统比较。结果表明,在视觉加工的初始阶段,优势眼和抑制眼信息的表征同时存在于初级视觉皮层。然而,随着视觉信息进一步传递至纹外视觉皮层,优势眼信息的表征强度逐渐增加,而抑制眼信息表征的强度则同步减弱。最终,抑制眼的刺激信息表征在腹侧视觉通路被完全抑制,而在背侧视觉通路仍然部分保留。该研究结果首次揭示了双眼竞争过程中,刺激信息的表征由双眼共存逐渐过渡为优势眼主导的演变过程。此外,腹侧与背侧视觉通路在视觉意识的形成过程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作用。其中,腹侧视觉通路指示了个体的主观意识内容,而背侧视觉通路则保留了意识阈限之下视觉信息的可通达性。

报告人简介:

中山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院生命科学联合中心,获博士学位。2019-2020年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认知科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利用多模态脑成像、心理物理学、眼动示踪、临床侵入性电极记录及计算建模等方法和技术研究视知觉与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