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寻访|人生像是一场概率的游戏——访02级心理学系校友黄巨星

发布人:管理员

校友简介:黄巨星校友,中山大学心理学系02级本科生,毕业于2006年,广州番禺人。现任东莞市消防局东城消防大队政治教导员、党支部书记。

采访人员:李心如,敖睿,肖必鸿

地点:东莞市东城消防大队会议室

时间:2018.08.20

此文章已经过校友最终确认

 

 

多云的天气。忐忑的心。终于,我们来到了黄巨星师兄的工作地点——东莞市东城消防大队。树荫下,紧张地东张西望,只见一位身材笔挺,穿着军服的人向我们走来,一句“我就是你们要找的人”,便是简洁而又效率的自我介绍。我们随着师兄来到消防大队的会议室,桌上整齐摆列的四瓶矿泉水,增加了活动的正式感,也向我们暗示着师兄的热情。随着师兄合上校友会的介绍信,我们的采访,也正式开始了。

 

学过心理学的人,没有一个后悔的

黄巨星师兄是被调剂到心理学系的,但师兄并不后悔自己度过了学习心理学的这四年本科生涯。化学状元的师兄因为语文发挥平平,而未能成功进入自己热衷的经济类专业,但真正让师兄曾经感到惊讶的是,自己报的志愿,竟然一个都没有被录上,而最终调剂来到了心理学。大一时师兄坚持去蹭化学学院的专业课,还经常能在课上精彩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因此结识了化学学院的老师,当老师得知师兄竟是心理学系的学生时,竟流露了如同师兄得知自己被调剂时一样的惊讶,并愿意为师兄转专业提供帮助。这本该是师兄期待已久的一个契机,但师兄回想起大一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并考虑了转专业消耗的时间成本后,选择了留在心理学系。一句“心理学也挺好”的真情流露,不仅表达了师兄对心理学的肯定,也引起了师兄对本科四年学习经历的回忆。

师兄首先提到的,是概率统计这门课,他表示甚至在如今的生活中,都仍然能够用到它的知识。当谈及专业知识时,师兄还特别提及了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与情绪心理学等课程。实验心理学给师兄最深的印象是通过对实验的设计来训练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而社会心理学对于师兄后来的与人交往带来了帮助,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在师兄拥有自己的小孩后,竟像冰山一般浮出了记忆的海面,情绪心理学则是师兄工作之初解决自我困惑的方法之源。虽然已经毕业十余年,但谈论起专业知识,师兄仍然如数家珍,记忆犹新,可见心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此之多。师兄略带幸福地提到,自己在心理学系还收获了爱情,师兄是班上唯一成功的班对,如今的妻子是当年的同学,也是我们系02级的一位师姐。也许这也是师兄不后悔留在心理学系的原因之一吧。

 

选择消防,也是有一份部队情结

选择本科毕业后就工作的师兄在大四时拿着早早积累的实习经验在各家公司里“广撒网”,如鱼得水般,师兄拿到了多家公司的offer,包括武警的那一份。而当时武警招聘的面试官,是更早两届的中大法学院师姐,当师姐分析了武警的发展前景以及中大学子选择武警的发展优势后,师兄综合自己偏保守的性格,最终决定从事武警这个职业。“最终做出这个决定,可能骨子里面还是有一种部队的情结”师兄补充到。来到武警部队的师兄并非“无用武之地”,在面对一些引进的先进消防装备的使用以及部队的管理和发展问题上,像师兄这样的,以地方毕业优秀大学生的身份入伍的干部要比那些军校毕业的干部显得知识结构更丰富、更有优势。而师兄提到的部队情结,我想,也许是一种更接地气的家国情怀。

 

上层建筑的精神口号,就应该在大学得到灌输

谈及学校提出的12字人才培养目标,师兄表示,听到的第一印象是让人精神一振,并继续肯定地说,“这可能会让所有的中大校友都为之精神一振”。虽然这十二字培养目标看上去过于偏上层建筑的精神口号而欠缺实际,但师兄表示,如果国家不得不有一个宣扬这些精神口号的地方,那么代表一个国家知识、活力、创新能力最高水平的大学,是最好不过的地方,而对于中山大学,这更是责无旁贷的事。师兄以概率打比喻,说道“虽然学校提出十二字培养目标,不能确保让你、我、她等每一个人都成为培养目标所言的那样优秀的人,但是当这目标能够被学校用心贯彻的时候,能够使每一个人达到目标的概率增大,也就使得达到目标的总人数的增多。这才是,提出十二字培养目标的真正意义所在。至于对十二字目标的每一词的具体的理解,师兄以“领袖气质”为例,说道“不夸张地说,即使是妇孺皆知的真正的领袖,在他们真正成为领袖之前,也许都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能够成为一个领袖。也就是,他们之所以能够最终成为领袖,并不是一开始对自己就有条条框框的要求,全部打勾之后就成为了领袖。他们的成功有偶然,有必然。而对于领袖气质的强调,也不在于像给出标准答案一般给出一条条的定义,而在于探讨与追寻的过程,能够明白领袖之所以成为领袖的必然性的伟大与偶然性的传奇。有时候,探讨的过程本身大于结果的下定义,有些东西原本就不是先验的,也因此无法下定义。而在无形中,通过探讨,我们也在对自我进行反思与重构,自我的内涵也许就丰富了。”

无须师兄多言,我们也明白,不只是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与德才兼备也一样,更重要的,都是那个探讨与追寻的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须”上下而求索。

 

改革开放的成果是真切的,对比中会更明显

当问及对改革开放的成果的认识时,师兄“狡猾”地反问我们对于改革开放的体会。而我们也分别从社会经济的变化,城乡差距的显著以及个人家庭的富裕阐述自己的观点。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是真切而毋庸置疑的,在对比中会更明显,师兄表示,某些曾经繁荣地不可一世的地区,如今仿佛停滞了,而改革开放却让我们的社会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谈及城乡差距时,师兄侧重谈论了教育。师兄说“你们和我,还有那些通过高考走出农村的孩子,都是中国教育的奇迹,我们的家庭社会地位可能都远不及我们在高考中的排名。”虽然西方国家也存在着通过自我艰苦卓绝的学习而从贫民窟里走向成功的事例,但是这种教育奇迹的概率在西方是极小的,并且这种教育奇迹并不是西方教育所关注的聚焦点,也不是西方教育所认为的自我优势所在。西方世界的阶级固化是相当严重的。如果将恢复高考列入改革开放的内容之一,那么这也许是改革开放最伟大的举措之一。”目前的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阶级固化固然有它的道理所在,但如何在阶级固化的合理稳定与教育奇迹的发生概率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应当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所在。所在个人家庭的富裕,可能是百姓对于改革开放成果的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反映。师兄略带感慨地说“客观地说,我们的社会,真的已经很不错了。”

 

心理学有着很强的生命力,有目标才能有标准

话题转移到心理学就业问题。产品设计、功能研发、教育、科研、咨询甚至游戏体验,师兄通过回顾自己的同学所从事的各项工作的方式向我们证明着“心理学有很强的生命力”这一观点。师兄进而建议道“时间真的很宝贵,时间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拥有分配时间的权利与自由,如何评价一种时间分配的合理性,取决于分配时间的目的和目标。”的确,有时结果并不能决定对时间分配合理性的评价,因为结果往往也是一件概率性的事,同样的选择如果完全再重复一遍,得到的也能是不一样的结果,这之间也许会有许许多多的其他因素的改变,然而,即使所有的外在因素都一模一样,让时间像电影一般地重新放映一遍,即使两次的记忆分离,同样的人也能看出不一样的感受,同样的分配选择也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有时候人总喜欢将所谓失败归结为自己的能力不济,但是如果真的全心的去付出了去努力了去奋斗了,那么不妨告诉自己,这是概率女神没有眷顾于我。一百个流水线生产的机器人,如果需求不是一百个,那么总会有被淘汰的。对于概率的认识不是阿Q精神一般成为自己懈怠的理由,而应该成为平衡自我内心世界的权杖,我们也因此能够坦然面对外在的世界。

“大学往往都是会有遗憾的,重要的是用心去投入,去做一些能够给自己的一生带来长久影响的事。能终身受益的事,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学会在过程中总结,当认可一个观点之后,更重要的是能够把这种认可内化为“信仰”,转化为行动……”师兄补充道。

师兄给出了许许多多的建议,这些建议更像是一种人生经验的分享与讨论,而不是一种在自我绝对认可下对他人的施教与强求。就像师兄所言“有了目标,才能有对错、好坏的标准。我的所有建议都是建立在我个人的人生态度与目标追求之下,就如我大学四年对时间的分配是建立在确立了毕业后工作的目标之下。成功保研的同学的时间分配和个人计划对于目标是毕业后就准备工作的人,简直就是一场胡闹”,师兄的话,总是那么富有辨证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