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论坛之七 (总第248期):傅世敏(广州大学),2020年10月25日下午
每周论坛之七 (总第248期)
报告人:傅世敏 教授
报告人单位: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脑与认知科学中心
报告主题:认知心理学
题目:注意视角下面孔知觉信息和社会信息加工的神经机制——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
时间:2020年 10月26日 (周一,14:20-16:00)
地点:中山大学东校园心理学系(南学院楼C座)305
报告简介:
面孔刺激包含丰富的知觉信息(例如,类别信息、构型/特征信息等)和社会信息(例如,情绪、性别等)。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技术,从注意的视角出发,对面孔信息加工的时间过程和神经机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次报告将涉及以下研究主题:(1)面孔类别加工的特异性vs.专家性;(2)面孔构型信息和特征信息加工的时间过程;(3)面孔情绪和性别信息加工的自动性;(4)情绪信息自动加工与意识的关系。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1)N170成分可能反映专家性,不支持面孔加工的特异性观点;(2)面孔构型信息加工相对敏感于P1成分,而面孔特征信息加工相对敏感于P2成分,存在时间进程上的先后顺序;(3)由选择负波(selection negativity, SN)所反映的注意作用分析,面孔情绪信息加工不受注意影响,是自动加工的,而面孔性别信息受注意调制,不属于自动加工;(4)由视觉失匹配负波(visual mismatch negativity, vMMN) 所反映的情绪信息的自动加工程度,受到意识水平的调控。这些结果为面孔信息加工的理论模型以及注意与面孔知觉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
报告人简介:
傅世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教育学院脑与认知科学中心主任,珠江学者特聘教授。研究方向: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曾在中国科技大学北京认知科学开放研究实验室、英国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美国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心理系、George Mason University心理系、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心理系等机构工作,国外工作时间逾10年。在视觉选择性注意和面孔加工的神经机制研究上成果颇丰,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SSCI论文30余篇, 发表期刊包括Cognition, Human Brain Mapping, NeuroImage,《中国科学》,《心理学报》等。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项目。现任中科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普心和实验心理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脑电相关技术专委会委员、《心理学报》和《心理科学进展》编委,是30余家国际和国内刊物的审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