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论坛之十三(总第254期):龚月娇(华南理工大学),韩晓春(美国达特茅斯学院),2020年12月14日下午

每周论坛之十三 (总第254期)

1

报告人:龚月姣 教授

报告人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报告主题:计量心理学

题目:多解优化:算法及应用

时间:2020 12 14 (周一,14:20-15:30

地点:中山大学东校园心理学系(南学院楼C座)305

报告简介:

科学计算和工程设计中的许多优化问题具有多解性质:存在不止一种可以最优化目标值的决策变量组合。在实践中,经常需要为决策者提供多样化的最佳解决方案,从而提供额外的决策空间。多解优化带来的优势包括并不限于:引入隐藏的用户偏好;支持紧急事件下的快速替代行动;以及揭示问题的一般性质。进化计算技术因其基于种群的搜索性质、强大的探索能力和高度的灵活性,特别适合完成多解优化任务。本讲座致力于介绍多解优化的基本概念;基于进化计算技术的多解优化算法;以及相关的典型性应用。

报告人简介:

龚月娇博士, 2014年在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取得博士学位,2017年通过 “兴华学者百人计划”引进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破格晋升为正教授。现为IEEE高级会员,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机器智能”团队的核心成员。龚月姣教授自2010年开始从事计算智能、群体智能的基础理论及智慧城市中的应用研究工作,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5项,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共发表或录用论文80余篇,其中JCR一区的SCI论文40余篇,论文被国内外同行进行了2500余次的引用、H-index23(据Google Scholar)。

 

2

报告人:韩晓春 博士

报告人单位:美国达特茅斯学院

报告主题:社会神经科学

题目:群际冲突的认知和神经机制
时间:2020 12 14 (周一,15:40-16:40

地点:中山大学东校园心理学系(南学院楼C座)305

报告简介:

尽管受到道德和法律的双重约束,战争中伤害平民的事件时有发生。相关的群体冲突研究一般将外群体作为整体,从而无法分离伤害平民的认知神经机制。本研究通过设计新的实验范式,分离了群体冲突中对外群体士兵和对外群体平民的的惩罚决策。研究结果表明,在群体冲突中,(1)个体对外群体士兵表现出伤害倾向(harm preference),而对外群体平民表现出伤害回避 (harm avoidance);(2)然而随着冲突水平升级,个体对外群体平民的伤害回避会降低,即更不回避伤害平民;(3)研究选取了不同的被试群体,包括中国被试在实验室情境中操纵内外群体,以及现实中存在群体冲突的巴勒斯坦-以色列被试,均重复了实验结果;(4fMRI结果表明,伤害回避的降低与左脑额中回活动的降低相关。

报告人简介:

韩晓春博士,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先后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和达特茅斯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Cerebral CortexNeuroimageElifePsychological ScienceNature Human Behaviour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