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火相传”

来听听师兄师姐们的学习经验

稿件来源:心理学系公众号 发布人:洪湉湉 编辑:洪湉湉 责任审核人:刘妍 系统审核人:李桦

    期末的脚步临近,相信经过了一个学期的课内外学习,同学们都收获满满。但在学有所获的同时,对于现阶段的学业,或是对于未来的方向,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疑惑。

    12月25日下午,心理学系在公教B101室举办了一场学业分享会,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在这里,心理学系优秀的保研学子们以过来人的身份,分享了他们的学业和保研经验,为学弟学妹们指点迷津。

   

“”

   

    郑子蔚从四个方面回答了大家的困扰。

    一是专业课学习方面。对于困难的数学课程,郑子蔚建议同学们按照个人的实际情况,从时间、目的和能力这三个角度来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关于心理学导论课程中的学习内容,郑子蔚表示,暂时无法全部理解或掌握也无需焦虑,以后会深入学习,反复接触。而对于知识点多而杂的解剖课程,则要清楚老师的要求和重点,在复习时多加记忆,可以有针对性的刷题,作为检验记忆效果的手段。

    二是专业技能方面。论文写作是心理学专业技能的重要部分,郑子蔚强调,论文写作,重在捋顺逻辑。想清楚每一部分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连贯性,如此才能写出一篇通顺有条理的论文,英文论文亦是如此。

    三是学习效率和动力方面。郑子蔚表示,不自律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这时我们不能盲目焦虑,可以先自行评估严重性,优先解决紧急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核心在于专注。至于动力,给自己一个奖励机制,或者调动成就动机,都是可取的做法。

    四是升学准备方面。郑子蔚强调基本功要扎实。优异的GPA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尽早地、主动地进行专业尝试,如参加组会、申请大创、实习等等。尝试过才会知道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  

“”

 

    洪湉湉针对学弟妹关心的三个话题进行了分享。

    一是保研。洪湉湉向同学们介绍了今年的保研情况,同时也表示,保研的条件和名额每年都会有所不同,不能完全参照往年经验,新一年的具体方案还需同学们向教务员咨询。

    二是文献相关技能。洪湉湉首先给同学们推荐了Google Scholar等一系列搜索方式,并一一介绍了每种方式的优劣之处。在文献阅读上,则要先抓关键词,明确文献讨论的核心。其次,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文献中的各版块进行精读和略读。洪湉湉也给大家分享阅读结果部分的技巧——先读图表,一般图表上的内容就已经涵盖了该研究最重要结果了。

    三是时间管理。洪湉湉建议要做大致的规划,而非细化到每个时段该做什么,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无法完成带来的焦虑。而愉悦的心态,利于短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预先奖励也是一种激励手段,但同时要给自己设置拖延的期限。最后,洪湉湉提醒我们要保持学习的连贯性。在每节课前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理一下知识脉络,这样期末能轻松不少。

“”

 

    陈炜娜向学弟妹分享自己的三个经验。

    首先,对于如何长时间高效学习的方法,陈炜娜表示学习方法总归是因人而异,并以自己学习生理课程的经历为例介绍给大家。生理课程内容多,大纲整理法、思维导图法都不够用。学姐用Excel表格来梳理知识,“既可以合并单元格,又可以加上超链接,还能在补充备注,甚至插一张图。”这使得结构规整,内容集中,一些细节或者易忘的部分,也简单地附在备注和超链接里。在凝练自己的话、填补表格空白的过程,也加深了印象。

    其次,关于如何为保研做准备的问题,陈炜娜指出,城市、大学、老师、专业方向等,都是重要的考虑指标。至于信息搜寻,则认准官网的权威发布,或是寻找靠谱的公众号,关注最新消息。

    最后,同样是如何阅读文献的问题,师姐建议以问题为导向,自问三句:作者的目的是什么?作者的方法真的验证假设吗?如果是我,会怎么做这个实验?陈炜娜也安利了一个叫connective paper的网页,可以从中得到与目标文献相关的内容。另外,神器还少不得文献管理软件。随着文献阅读的范围扩大,我们需要按方向给它们分类整合,让自己的知识体系不凌乱。

    这场分享会,师姐们热情地倾其经验,给同学们留下了满满干货。需要提醒的是,师姐们提供的各类方法,仅是给同学们提供学业建议,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