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叮!您的校园出行攻略已送达!
以为躲过了洪水猛兽般的夏季,趁着春雨绵绵的日子尚未到来,就可以放心大胆地骑车上路,畅通无阻了吗?
非也。
想必大家也都亲历过广州的脾气,那可是不分季节的阴晴不定。
天桥篇
一道天桥正横贯,帮你裁弯取直。从饭堂到图书馆,带你走最快的直线距离!
第一步:找到一饭和三饭隔着马路正相对的两扇大门
简直是送分题嘛,小case啦。
第二步:从一饭隐秘的角落出来,找明德园的路牌
我们直走穿越上述两扇大门,来到一饭内部。老油条们都知道,一饭不止自取菜,走到尽头处还有一个拐角,那里有酸菜鱼、蛋包饭、鸡公煲等菜式。旁边呢,就有一扇门(一饭一号门,认准这个门)。走出去后,左前方有我们熟悉的绿色路牌。
第三步:直捣黄龙
来到明德园的路牌处,我们看到左右侧都是宿舍楼了,就从中间穿行,直走抵达校门。随后,出校门→上天桥→进校门→篮球场→图书馆。路线单一笔直,一气呵成,莫得困难。顺带一提,gogo就在这天桥旁边,但天桥已经被学校承包了,外面进不来里面出不去,还是乖乖滚去学习辽。

上述路线全程都近似直行,对下雨天走路而言是最佳选择呢!可要是不在饭点(比如晚九回生活区)无法从内部穿过饭堂怎么办呢?那就绕个道,从生活区隧道口旁边切进入明德园的路。同样的,见到亲切的绿色路牌后,就要调整方向,穿行于两排宿舍楼之间。
(这对本身住在明德园的学生是很方便的,但其它宿舍区的话,其实和走隧道没太大区别。)
安全骑行篇
除了天公不作美,大概率我们还是骑车出行的。此时,安全问题需尤其留意。
一是理智先行,规避风险。
卡尼曼的前景理论指出,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人们具有损失厌恶的心理倾向。数值上讲,损失带来的负作用是同量收益带来的正效用的2.5倍。
应用在这个骑车的情景下:不骑车,则有时间成本的损失(可能是学习时间被压缩,或许是少了回宿舍快乐的时间),并且带来较难忍受的心理效应(在路上寂寞无聊甚至烦躁)。所以,即使雨天湿滑风还大,我们可能仍是一手执伞一手控车;即使保安叔叔在隧道旁反复喊着下车推行,我们可能执意滑行。但这毕竟是心理情绪。当理性来顺理情绪,便不攻自破。大家心理其实都能理智地估计出风险值,当骑行能归于冒险行为的情境下,可以理智先行:我不骑车后这么难受,是这个决定自然带来的,不能颠覆决定的可靠性。实在还难受,事后跟朋友再吐槽一下也未尝不可嘛!
二是车速控制、注意集中。
研究表明,人的视野范围和速度成反比。随骑行速度提高,人们的注视点改变得更加频繁,平衡感有所降低。所以大噶们,刹车系统一定要事先检查好哦,有状况时刹车减速是最好的应急恢复措施!而且,人们习惯于预判自然发生并持续的事件,并且无意识地遵循。经常变道超车的话,会打破周围尤其是身后同学的预判,可能会出现紧急信号,有安全风险。因此在骑行时,尽量注意力集中,保持直线啦。
说了这么多,是时候去关照一下新出道的天桥啦,同时莫忘安全出行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