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心康科普
2017级抗疫科普优秀作品选登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14亿中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不论岗位分工,都自觉投入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坚韧团结、和衷共济,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14亿中国人民都是抗击疫情的伟大战士。”心理学系2017级学子积极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展疫情心理健康科普征文活动,以己之力,助力抗疫。征文内容主要是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科普文章,或者是有关返校期间心理调适的个人感受。以下推文为部分优秀征文作品节选,分享于众,希望有所助益。
优秀作品
逃脱疫情,跳脱思维陷阱(节选)
严蕴澄
无论是解释风格,还是逻辑错误,或者认知扭曲,所有这些过于僵化的思维模式都是不准确的信念。思维陷阱(thinking trap)指僵化的思维模式。由于思维过度僵化,当我们遇见新情境时,我们的思维会处于自动化状态。我们的思考习惯驱动我们对当下情况的解释方式。陷入思维陷阱会削弱我们的效率,会让我们无法看清事情的原貌,削弱我们的心理韧性,降低办事效率。然而,不是事件决定了我们的感受和行为,而是我们的信念和对情况的想法在影响我们的感受、行为,甚至生理(Ellis, 1991)。因此,思考我们的思维很重要。
……
(思维陷阱之一)
Helplessness 无助陷阱
无助陷阱你认为消极事件将影响你生活的所有领域,坏事会一直存在,而你对此无能为力,深感绝望。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无法改变教务系统的评分制度,我加入的社团事情好多,一天只有这么点时间,我无法挤出时间学习。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没有动力制定一个计划让事情变好,我只会无所事事,浪费时间。”
陷入无助陷阱人会变得被动,感到更疲惫,觉得自己没有精力解决问题。所有事情对你来说是无望的,你会退缩、放弃。
……
(如何逃脱思维陷阱)
1、 你找出一个你容易陷入这些思维陷阱的情况,如自己即将上场比赛、即将做一个演讲等。
2、 注意到自己容易产生哪些反作用的想法,哪些思维陷阱是你在你确定的情况下容易落入的。
3、 制定三到五种在产生有反作用的具体想法时,使自己转变的策略。
如何优雅地度过开学修罗场(节选)
冯熙语
回归课堂
海绵宝宝终于结束了这个多灾多难的寒假,迫不及待地回归了校园生活,然而,却出现了新状况。
恢复上课的第一天,在早8点的课堂里,讲台上老师正在教授海绵宝宝期待已久的新知识,身旁坐着许久未见的派大星同学,海绵宝宝却丝毫体验不到预想中的兴奋感;反之,海绵宝宝感到心情低落、烦躁不安,听不进去课。老师点海绵宝宝回答问题,海绵宝宝感到大脑一片空白。一连好几天,海绵宝宝都觉得自己完全找不回疫情前的学习状态。
What happen?
海绵宝宝可能患上了适应障碍。适应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是指在生活事件或环境变化时,产生烦恼、抑郁等情感障碍,睡眠不好、食欲缺乏等生理功能障碍,以及适应不良行为,并使社会功能受损的一种慢性心因性障碍。常见的节后综合征(Post-holiday syndrome)就是人们在休假过后出现的一种“短暂适应障碍”,也是海绵宝宝正在遭遇的问题。如果海绵宝宝在假期里生活不规律,晚睡晚起,面对即将每日早早上课的紧张环境,就会感到极不适应。
How to solve it?
改变假期里不规律的生活日程表,坚持学习状态下的健康作息时间,逐渐减少回归课堂的不适应感。
保持心情舒畅,不要应无法进入学习状态而过度急躁,轻微的“短暂适应障碍”一般是可以自己调试过来的。
有一份心理调适策略请你查收——返校心理健康建议(节选)
萧锐彤
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情绪稳定,认知功能正常。
规律作息时间,睡眠时间,劳逸结合,进行有效娱乐。与娱乐相比,工作学习带着特定的目标任务,需要执行者长时间高强度集中注意力、消耗自我控制力、消耗体力,容易注意力耗竭,产生疲劳、厌倦、烦躁、麻木等情绪。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生理上我们需要适时补充体力,睡眠恢复精神。不规律的睡眠时间对于认知能力有一定的损害,也降低专注能力和控制力。离开屏幕或低头阅读的学习材料进行伸展运动、呼吸新鲜空气、眺望远方等简单的放松,有利于保证生理机能健康运作;安全需求上,工作学习使得带来物质生活的保障(资源所有性),消弭未来不确定性带来的迷茫;情感及社交上,人需要多巴胺带来的快感,需要社会交流带来的精神食粮,需要主动娱乐自由支配时间的情感认同需求;自我实现上,我们完成与自己相称的事务,同时享受业余爱好的带来的满足感,都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
此外,保持个人卫生,食用健康的食物以及经常锻炼,有助于减少外界系统的影响,提高免疫力。
如何从心理上为返校做准备?(节选)
张天仪
二、心态调节篇
1.很焦虑,对未来,对学业,对生活,感到自己荒废了时间,好像其他人都很优秀而我却没有干劲,怎么办?
a)接纳焦虑情绪,所有人都在焦虑,哪怕是看起来很优秀的人,他们只是没有展现艰难痛苦的时候,对未来有憧憬的人都会焦虑;
b)正视焦虑,关注自己的焦虑情绪是解决焦虑的第一步,包括一些可能反应焦虑的躯体反应,例如没理由的肚子疼、睡眠质量下降、手汗变多、莫名烦躁等;
c)行动,找出让自己感到焦虑的事件并开始行动可能是最直接的办法了,回避是短暂的,总有一天要面对现实。
d)采取辅助性的情绪调节措施,如冥想练习(可以搜索相关app,如潮汐)、涂色减压练习等,和关系亲密分享或是共同吐槽焦虑。
返校心理调适(节选)
郑子蔚
家人的期许、客观的压力、开学的焦虑和恐惧、不同以往的学习进度和模式,这些使得我们学生群体在复学适应方面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那么返校期间,或者返校之前,我们学生们需要怎么进行心理调适呢?
……
(5)向值得信任的对象进行倾诉和交流。这个可倾诉的对象可以是值得信任的亲和的师长和家人,亲密、乐观和善于倾听的朋友。
值得信任的老师会提供温暖抱持的环境,让学生可以倾诉最近的困扰,表达自己的负面的情绪,让情绪有个出口,同时也可借他人的倾听和反馈重新定义与复学有关事情的严重程度,比如升学、就业有关的挑战,比如毕业论文和期末考试有关的焦急和内疚。于我和曾经交谈过的一位朋友而言,倾听值得信任的师长和家人的解读,可能会让我们发现 —— 一些潜在的负面可能或许没有那么糟糕,同时有些家人和学校的期望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遥不可及。获知自己可以接纳的底线,会卸掉我们的许多负担。
而亲密的朋友可能会面临与我们相似的困境和麻烦,有时候相互交谈,会让我们感觉到面临压力和焦虑的或许不仅仅是我们一个人。面临相似的情绪和现实压力的给个体,或许互相之间并不能提供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但是共通的情绪会让我们没那么孤独,通过言语把害怕的东西说出来是一种宣泄,朋友之间还可以相互勉励。
返校“心”生活:这些校园“战疫”攻略你知道吗?(节选)
杜佳瑶
返校生活即将开始,下面的实用指南可以帮你尽快适应特殊的校园生活。
1.自我防护不能少:返校的第一要求还是足够的自我防护,建议同学们常备口罩和消毒液等防护设备,学校为此也准备了贴心的健康包。建议同学们对宿舍进行清理和消毒,并且常备洗手液,适时保证自身和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
2.食堂就餐多打包:在返校之后的饮食问题也需要注意,建议同学们尽量不要聚餐和在外就餐,选择打包回宿舍就餐,注意营养均衡摄入,保障自身安全。
3.适当锻炼促健康:同学们可以选择在宿舍或者开阔的操场等地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并且要保证健康的作息规律,以健康强健的身体享受校园生活。
4.社团群体“云”活动:尽管即将返校恢复校园生活,但是建议同学们不要立刻恢复聚集性的社团活动和见面聚餐这类增加传染风险的活动,社团可以通过举行线上活动等形式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5.学习生活有规划:针对目前的授课形式和课业任务安排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安排自主学习的计划。与同学舍友保持良好的关系,劳逸结合,保证放松和睡眠。
疫情期间自我感受变化与思想感悟(节选)
陈天擎
得益于考研复习, 有幸重新感受了一次马克思深邃的哲学思想,而将其理论运用到我的感受变化中也是惊人的 符合:我疫情期间心境的发展,基本符合台湾学者提出的“惊慌-学习-成长”疫情三阶段变化 图——这说明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或自悯理论中的“普遍人性”;而我在疫情中的思想心境 变化循环往复,但在循环往复过程中又切实地感受到了自己的积累、成长与进步——完美符 合了马克思哲学中事物“量变引发质变”,不断在“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循环中螺旋上升 发展;乃至于我的心境变化虽有顿悟因素的,但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外界疫情情况、人关 系、学习状态、身体健康等客观因素,以及自己知识、日常思考的积累——不正是既体现了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又在证明了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更加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 本源与派生的关系”这一深邃的原理吗?而这一原理也恰好与心灵哲学、认知神经科学中方 兴未艾的具身认知理论相互印证……学习的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连,学科与学科间殊途同归, 当下能心无旁骛醉心于此,在努力进取中更好地理解、实践并且热爱这个世界,是何等之乐 又是何等之幸啊!
前途虽曲折,却光明。
疫情期间个人感受与心理调适方法(节选)
肖必鸿
疫情除了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外,还让我认识到了敢于发声的必要性。我国疫情初,西方国家疯狂地攻击我们的抗疫措施,国内极少部分人也应声附和。然而实际情况是,我国取得了非常伟大的成就,而西方的疫情如今却一团糟。也许我们确实没有必要冤冤相报地针对西方的措施,但是,当他人指责我们的时候,以及事实证明我们是正确而如今工作失败的人竟然曾一度指责那个工作成功的人时,我们应当发出自己的声音,维护自己的利益、荣誉与价值。
当国内群众诧异、惊讶于西方的群体免疫时,国内少部分媒体主动发声为西方的措施进行辩护,这似乎有些讽刺,当他人恶意诋毁我们时,少有人站出来为我们自己发声,当他人的措施引起了我们的难以接受与批评时,却冒出了一群为之辩护的人。国人是善良的,善良得即使西方一度不怀好意地指责我们而如今他们却一团糟时,我们也不曾有过恶意地指责,甚至没有指责,只是三五好友相互谈论。我们不热衷于命令与要求其他人,我们不热衷于当他人犯错时我们也将错就错,但这不意味着国人好欺负。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我们应当肯定自己并敢于发声,就像有媒体宣称“不要妖魔化西方抗疫措施时”,我们没有妖魔化,只是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就是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人,尽最大的能力救治每一个百姓,13亿人的体量与完备的工业体系也有能力支持我们的价值观,这是我们的价值观,我们没有错。
